沙巴体育平台:科技园在省级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中获评“优秀”等次

发布时间:2024-07-20 审核人:王定兴 编辑:张祥省 浏览次数:

本网消息 近日,湖北省科技厅公布了2023年度省级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结果,沙巴体育平台:大学科技园在省级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中排名第一,获评唯一“优秀”等次。

湖北理工学院科技园(以下简称“科技园”)作为一头连着学界、一头连着业界的大学科技园,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、科技企业孵化、创新创业人才聚集、开放协同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。是“湖理”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协同发力,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。是学校扎根产业一线,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。科技园自成立以来,始终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,积极探索“产业融入校区、服务融入社区、科技融入园区”的“三区融合”新模式,依托湖北理工学院的科研优势和办学特色,为黄石及鄂东南地区的在校及毕业大学生、教授博士和企业提供全要素、全链条、全生态、全公益的创新创业服务。目前已拓展完成“一园三区”建设,为学校及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。

对接需求,为助力地方融圈入群“强动力”

一是科技园积极与省、市、县(区)相关政府部门沟通汇报,获得沙巴体育平台产业政策支持,构建灵活多变的跨部门协同机制,打破信息壁垒和技术障碍,保证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。二是组建了“技术经济经纪人+经理人”+“科技成果评估师”+“知识产权专员”+“科创联络员”等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团队,目前团队成员20余人,开展科技成果评估、筛选,建立了科技成果储备库,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及高水平教师团队对接,常态化开展“科创团队服务企业“面对面”周末主题沙龙”等系列活动,主动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做好服务。2024年7月团队成功入选第三届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经纪人大赛(湖北赛区)决赛十强。三是搭建以知识产权运营中心、技术转移中心为主导,省重点实验室、省工程研究中心、省中试基地、产业研究院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、概念验证中心等有机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,围绕地方战略和市场需求,推动科技成果孵化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。如近两年,学校和大冶市企业新建各类平台9家,签订科技开发项目110余项,成果转化20余项,合作到账经费2400余万元。

产教融合,为释放创新创业人才活力“赋能力”

科技园引入了八大具有专业功能的服务平台,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。一是构建创业导师、创业辅导员和企业联络员“三位一体”辅导模式,形成了以创业导师为核心、创业辅导员为辅助、企业联络员为“桥梁”的孵化服务体系,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和为企业提供技术路线诊断、工艺流程优化等专业的创业辅导,累计服务超过1800人次。二是依托学校优势特色专业,瞄准服务区域主导产业需求,联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关键产业链的重点龙头企业等,共建专业特色鲜明的“湖理-大冶湖高新区”现代产业学院,将其作为深化产教融合、探索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机制、推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。科技园承担本科和研究生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1200余人,如2024年4-5月开展宏志助航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300余人,实现校企人才培养与任用的合作双赢。三是积极组织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深入到企业、园区,寻找合作的切入口,积极开展“科技特派员”、“科技副总”、“院士专家企业行” 、“科技成果推介”等活动,引导各类创新人才与企业对接。学校近两年选派省科技副总、院士专家企业行专业和市科技特派员等各级科技人员100余人服务地方企业,科技人才选派工作连续两年获得省委人才办等六部门通报表扬。

多向发力,为孵化培育优质科创项目“聚合力”

一是科技园为项目提供免费创新创业空间载体,有效链接市场、资金及信息等各类资源,以优质发展沃土实现“专业陪跑、深度参与、全面服务”的孵化模式。二是倾力打造全过程、全天候、全方位的“店小二”服务精神,坚持服务为本,不断提高服务标准、服务理念、服务方式,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,形成了闭合式的服务链,服务效果得到科创团队的一致认可。三是常态化举办创新创业大赛、校企合作论坛、青创企业发展门诊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,联合科技局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,聚焦送政策送服务、惠企纾困,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。在第12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(黄石赛区)中,园区培育孵化企业湖北新冶储能科技有限公司“池城未来——基于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的城市电力调峰系统”项目、智芯科技(湖北)有限公司“基于5G技术的数字仓储物流解决方案”项目分别斩获初创组和成长组一等奖。目前园区在孵企业57家,累计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30余家,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,有效知识产权200余件,从业人数600多人,2023年在孵企业收入8000余万元。

未来,科技园将认真贯彻省科技厅、省教育厅印发的《沙巴体育平台促进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》文件要求,坚持向新赛道谋新动能,积极融入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,不断完善管理运营机制,深化大学校区、科技园区、城市社区“三区融合”新内涵,进一步凸显大学科技园高校成果转化“首站”、区域创新创业“核心孵化园”和新兴未来产业“策源地”属性。协同集聚内外部资源,建立完善与产业创新相配套的平台载体,推动产教融合、科教融通,实现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,持续把高校人才、科技集聚的“势能”转化为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“动能”,促进产业优化升级,突破供给约束堵点,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(通讯员 崔丙存 彭旸)